目录

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由原信阳师范学校、信阳教育学院、信阳卫生学校、信阳商业学校先后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最早的前身为创立于1903年的豫南道立师范学堂,至今已有121年的办学历史,为信阳教育、医疗、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次党代会“1239”工作部署及发展目标,以“双高校”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然成为新时代信阳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先进院校”“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8月,学校入选“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2024年,获评“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示范案例院校”。

基本情况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设有医学院、护理学院、检验技术学院、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体育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院部18个,招生专业53个。学校以省级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优化调整康养康育、中医药、绿色建造、新能源汽车、智能机电、数智物联、通信与网络等12个专业群,拥有“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余个。护理和学前教育专业获评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会计、旅游管理获评省级骨干专业。药学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医学检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获批“省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基地”“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2024年,学校作为牵头院校成功申报全国医学检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办学条件

学校校园面积2375.21亩,有教学科研行政用房57.65万平方米,可供借阅图书20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170.09万元。现有专任教师1370人,硕士以上学位 76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443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2%。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中原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40余名,“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省级教学团队7个。



党建思政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德技并修、守正创新,积极构建思政课育人、课程思政育人和第二课堂育人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Firefly志愿服务队被评选为团中央2024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青春信职”宣讲团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持续探索实践“三化三联三创”党建模式,即通过实施“三化党建工程”、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构建“三级联创体系”,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为学校“双高”建设和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近年来,先后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等10项殊荣。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各1个。



教学工作

学校大力推进“三教改革”。积极实施名师名匠引培、领军团队建设、青年英才培育“三大”人才计划,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对接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和最新技术发展,开发建设工学结合新形态教材,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9门、省级一流核心课程4门,省级以上规划教材20余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学校坚持“岗课赛证融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育,构建了“校-省-国家”三级技能竞赛体系,将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将竞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将竞赛评价标准和教学考核标准相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近三年来,全校师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在2024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分赛项中获第一并晋级总决赛,在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3个。



科研工作

学校建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中试基地1个。核心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著作教材出版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升,近三年发表SCI、EI等核心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150余项。2024年成功立项教育部、省、市等各类规划项目、课题100余项;获信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6项,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3项。



产教融合

学校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积极实施“引企进校”工程,推动校企“双元”育人。引入国内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体化运行嘉环产业学院、大华产业学院、宇通产业学院、吉利产业学院、大别山电商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3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400余个。获批“河南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校”“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河南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类)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学校全面加强校地合作,主动融入信阳发展大局,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进校地合作落实落地,打造校地协同发展样板。对接我市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需求,与平桥区合作建立工程研究中心、与万华集团合作共建万华产业学院,开展绿色装配式建筑、建材技术应用研发和人才培养。对接交旅文旅出彩和“两茶一菜”产业发展需求,举办烹饪工艺与管理(信阳菜)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与浉河区建立战略合作,作为服务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挥职业教育龙头作用,作为牵头院校推进信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全国医学检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与信阳市高新区合作,共建豫南地区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标杆项目,联合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筹)。



招生就业

学校招生形势良好,生源充足,生源质量持续优化。根据近三年数据统计,普专录取分数均高于省控分数线100多分,我校在信阳市辖区招生占比27%,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占比70%以上,为地方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开创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新局面。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在98%以上,处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中直机关北戴河服务局、中办老干部局、中办万寿路俱乐部、全国人大机关每年到校招录200多名实习生。学校获评“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先后与德国约哈尼特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马来西亚MAIWP国际大学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就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与日本海老原集团合作,开展日语护理专业毕业生赴日就业项目,已输送多批次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赴日就业。加入中印尼职业教育产教联盟、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联席会,积极开展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发起实施的“中欧教育人文交流服务计划”项目,不断拓展我校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社会服务

学校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充分发挥我校“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首批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软件技术)”“河南省示范性装备式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平台作用,认真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战略部署,面向社会开展“汽车维修工”等5个职业(工种)认定;面向师生开展“养老护理员”等74个职业(工种)认定,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4万人次以上。



传承百年薪火,续写职教辉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两个更好”重大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机制改革为重点,以推动产教融合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深耕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服务区域重大发展战略,融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积极申办职教本科专业,推动学校办学层次突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深入贯彻“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践行“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中,作出新的贡献,为建设特色鲜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而携手共进、努力奋斗。